綠色工廠評價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是2018年12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國家標準,歸口于全國人造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規范了綠色工廠術語定義,明確了綠色工廠基本要求,建立了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和方式。該標準適用于具有實際生產過程的工廠開展綠色工廠評價,并作為制定綠色工廠評價行業標準或具體要求的依據。
制定背景:
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十八大、十九大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要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中國制造業中長期規劃提出“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為全面部署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發布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和《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健全政策標準體系,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推進工業能效提升,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提高清潔生產水平,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
工廠作為工業制造過程的核心單元,是踐行工業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升級的核心對象。創建綠色工廠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緩解資源環境矛盾、落實綠色制造工程的有力抓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是中國推進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實現綠色發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要求,建設千家綠色工廠,全面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和評價工作,在工業各行業樹立標桿,引導和規范工廠實施綠色制造。然而,國內外已有的相關評價大多集中在工廠諸如“節能”、“環保”、“低碳”某單一方面,評價結果相對片面。在此背景下,盡快組織制定綠色工廠評價通則標準,建立綜合性、系統性的綠色工廠評價體系是當務之急,《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
內容范圍: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規范了綠色工廠術語定義,明確了綠色工廠基本要求,建立了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和方式。該標準適用于具有實際生產過程的工廠開展綠色工廠評價,并作為制定綠色工廠評價行業標準或具體要求的依據。該標準以協調一致、全面系統、可操作為原則,從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方面建立和規定了綜合性、系統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及通用要求。
意義價值: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 為中國綠色工廠的創建和評價提供了可參照的技術標準,也為制定工業各行業綠色工廠評價標準或具體要求提供了總體技術框架。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的發布建立了中國綠色工廠綜合性的通用模型,統一了中國綠色工廠評價的總體要求,對于推行綠色制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綠色轉型發展、促進工業平穩增長、打造制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發揮了標準在綠色工廠創建中的引領作用
該標準與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緊密銜接,順應中國工業綠色發展政策導向和技術需求,邁出了綠色工廠領域標準化的重要一步。該標準的制定發布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各行業、各地區全面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實現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新興制造業高起點綠色發展。截至2019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該標準提出的技術內容,已在鋼鐵、化工、建材、機械、電子等重點行業組織遴選出了3批共80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
形成了科學的綠色工廠評價體系
該標準首次規范了綠色工廠的概念定義,提出綠色工廠的一般要求,從綠色工廠的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與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方面分維度明確具體的指標、指標要求和指標計算方式等,形成了一整套較完善的綠色工廠通用指標體系,解決了以往相關評價“不綜合”、“不系統”的問題。
建立了通用的技術框架,為具體綠色工廠評價標準的編制提供參考和依據
該標準作為綠色工廠領域的國家標準,具有頂層指導性,規定了地方、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及具體評價方案編制的技術層次和總體要求,對綠色工廠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該標準提出的總體框架下,鋼鐵、電子、機械、紡織、建材等一批重點行業組織制度了對應行業導則標準及具體產品制造業綠色工廠評價要求,綠色工廠評價標準體系不斷完善。